1. <big id="gmjax"></big>

      <track id="gmjax"><ruby id="gmjax"><menu id="gmjax"></menu></ruby></track>

      精彩推薦

      因地制宜的小水電是扶貧好項目

      2018-5-4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一些山美水美的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卻不能令人滿意,而很多地區,有不錯的水力資源,但是這種資源中蘊含的經濟效益和對農業的支持卻沒有被充分地發掘。有沒有一舉兩得的辦法呢?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子雨認為:因地制宜的小水電是個好項目。

            張子雨:最近,在水利部的調研中,發現了一種好辦法,用農村小水電來精準扶貧。

            湖南的洞口和新化兩個縣都位于武陵山區,是革命老區,同時也是貧困地區。為了扶持革命老區經濟發展,國家在2016年把洞口縣雙龍橋水電站和新化縣芭蕉園水電站作為農村小水電扶貧工程試點電站,分別安排了1000萬元和2980萬元的投資。這兩個水電站當中,發電量最大的也不過1萬千瓦,是水電站當中的小字輩。

            但是這個小小的水電站,給當地帶來的經濟新模式確是層出不窮。從扶貧層面來講,按照管理部門的規定,這兩個電站每年都要從收益當中拿出幾十萬甚至是上百萬的資金,這些資金80%直接增加貧困戶的收入,20%用于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從2017年開始,這些收益就會逐步兌現。

            從運行層面來看,水電站的效益相當好。水電站的建設需要土地,當地的農民可以自愿用土地形式入股,成為水電站的股東,每年可以得到10%的分紅。水電站建設和運行需要勞動力,這意味著,當地的農民朋友們除了入股之外,還可以在水電站就業。貧困扶持資金、入股紅利還有工資,就這么一個小小的水電站,就能給當地的農民朋友們帶來3份收入。

            除此之外,在水電站的建設過程中,當地還采用了眼下流行的PPP模式,也就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水電站是政府主導的項目,但是具體建設則是由當地的民間資本來實施,水電站這樣一項工程,涉及到建筑、運輸、電力設備等多個行業,自然而然的,給當地的民營企業帶來了大量的生意。而這些生意,也會逐漸地改變當地的產業結構。

            對于管理部門來說,這樣的小水電站也是非常合算,用較少的投資拉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不僅解決了扶貧資金問題,而且提高了農民收入,開拓出了新的產業。這樣的綜合效益,真的可以用一本萬利來形容。



       >>  丹麥:未來的風電王國
       <<

      午夜影院色情电影

      1. <big id="gmjax"></big>

        <track id="gmjax"><ruby id="gmjax"><menu id="gmjax"></menu></ruby></track>